我国亿万技术工人发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2-05-05 09:55:18    分类:新闻动态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当前,我国已经有约2亿名技术工人。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个群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熟练的技能筑基中国制造的大厦,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夯实制造强国的基石,以勤学苦练的奋斗精神逐梦出彩。

  一位位能工巧匠在我国日益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下,投身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业的历史大潮中,以技能成才、技能强国为目标,奋勇拼搏,不负韶华。

  技能成才助人生出彩

  只有拼搏,才能使梦想成真。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得主、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建设分公司焊接工赵脯菠,出生在四川凉山的大山中。带着家人的期待、对梦想的追寻,他奋力拼搏,在喀山世赛上夺得金牌,一举成名。

  “我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成长于国家对贫困地区扶持政策的阳光里。”如今,赵脯菠作为助教,正着力培养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选手,他坦言国家对技术工人的政策支持,是技能筑梦背后的底气。

  技能成就人生,技能实现梦想。更多的技术工人走上了技能成才之路。

  2亿名技术工人活跃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各行各业,越来越多技术工人用技能展示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把人生出彩的机会把握在自己手中。

  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我国为技能人才铺就了一条技能成长的坦途。

  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一个个政策的落地,让技术工人“破茧成蝶”;从“普职分流”到“协调发展”,新《职业教育法》扭转“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社会偏见,越来越多的赵脯菠将走进职业院校,用技能改变人生。

  有一技之长,就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当前,人社部逐渐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各类竞赛为主体,以企业岗位练兵比武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全国每年举办一类大赛10余项、二类竞赛70余项,涉及的竞赛职业工种有上百个,每年有1000多万名企业职工和院校师生参加各类竞赛。同时,各地区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各类省级市级竞赛活动,让人人有机会尽展其才。

  把技能力量“种”进心里

  从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如今的神舟飞船、辽宁号航空母舰、大飞机“C919”,无数个世界瞩目的“中国制造”背后,凝结着众多产业工人的智慧结晶。他们立足自身岗位,勤于创造、勇于奋斗,为实现中国制造贡献了一份份“技能力量”。

  用一辈子,做一件事。1962年出生的高凤林,18岁参加工作后,便一直扎根车间一线。他是“金牌焊工”,经过多年的努力,高风林在火箭发动机焊接专业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用40余年的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真谛。

  “践行工匠精神,要探寻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理想目标。”高凤林说,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源于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认真是素质、是准则,品质是过程、是追求,正因为技术工人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做到了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才能实现产品品质从99%到99.99%的提升。“我们要通过知识、科技的持续投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登上“技能之巅”,离不开坚持与创新。原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焊轨段电工、全国铁路首席技师郭晋龙,手里的文凭只有一张小学毕业证。起初连电气图都看不懂的他,却用知识创造了一个个自主创新的奇迹。他研究出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让列车车轮对钢轨“咣当咣当”的冲击声成为了历史,该工艺被迅速推广到全国焊接生产线中使用。

  “搞研究就是要精益求精,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够努力,就一定会成功。”退休后的郭晋龙,依旧奋斗在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一线,为了现场排查轨道,常常凌晨三四点才能回家。他对工作的“执念”,成就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无数个大国工匠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工匠精神,是执着专注,是精益求精;是一丝不苟,是追求卓越。

  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在新时代提倡工匠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唯有把工匠精神“种”进技术工人心里,方能打造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

  精于工,匠于心,青年技术工人成才,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传承。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甘于吃苦,是技术工人快速成长的必备素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在更大舞台展示风采

  当前,我国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迫切。加快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道路,要坚持多维度培养,让技能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创新上有舞台。不少企业通过用好才、育好才,让技术工人皆可成才,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通过重视发挥技术工人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企业的效能也得到了提升。

  企业内,工作室“以老带新”树典型、助成长。“作为一名基层的产业工人,我有责任带动身边的年轻技能人员,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努力贡献我们技能人员的力量。”梁兵说。

  从技校生到“工人院士”,梁兵用30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首席技师。2011年12月,以梁兵名字命名的梁兵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内23名成员“星光熠熠”,包括1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劳动模范,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名河南省技术能手,1名河南省劳动模范。

  如今,这里已成为技能人才“切磋技艺”的大本营,培养出一大批年轻技术工人。他们当中有巾帼英杰,有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90后技术能手,也有一直保持零部件良品率100%的优秀数控程序编制员。

  自2011年以来,我国已建成近1000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们在引导技术工人钻研技能、提高技能水平、实现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批批“特级技师”脱颖而出。苏州市光电产业技能大师联合工作站副主任、亨通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韦冬,近日被评为“特级技师”,成为江苏省光电产业领域的“技能塔尖人才”。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可比照本企业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按规定享受疗养休假以及落户、住房、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待政策。此外,企业也将给予相应的待遇补贴、技术支持等。技能人才现在真正迈入新时代,纵向拓展了职业技能上升通道。

  “越来越多特级技师被评聘出来,毫无疑问能加快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道路。”韦冬说。他从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起步,“逆袭”成为一名“特级技师”,离不开企业的培养。

  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鉴定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多年来,亨通着力构筑高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助力一批批技能工匠成长成才。

  “我的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培养。”首钢技术研究院焊工、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宏感慨。通过搭建“三支人才”队伍,首钢在集团内部搭建了人才“立交桥”:操作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延伸,形成了“初级工——厂级技能操作专家——集团技能操作专家”的纵向晋升体系,并与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两个通道横向互通。

  如首钢培养模式一样,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在企业配置中的地位,提高技能人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与技能人才的双向促进和互相滋养,已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逢盛世,让我们投身于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