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工”享誉全国,“吕梁山护工”广受欢迎,“盱眙龙虾厨师”圈粉无数,“平舆防水”有口皆碑……近年来,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的劳务品牌持续涌现,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
这些劳务品牌带动就业情况如何?如何培育叫得响的劳务品牌促进高质量就业?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个品牌带动几十万人就业
“我想一直在这里干下去!”在北京市房山区一家医院,护工宋爱玲话语中透着喜悦。宋爱玲来自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宋家垣村,之前在老家做卫生保洁,每月工资只有900多元。2019年7月,她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后,来到北京从事病患护理工作,月收入六千多元,生活开启了新篇章。
这是打造劳务品牌促进就业的一个缩影。
劳务品牌源自劳动服务实践,兴于农民进城务工。党的十八大以来,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鼓点,各地以技能培训为支点,不断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使劳动者获得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劳务品牌发展实现新的腾飞。
“一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是靠一批批技能人才用过硬本领、专业服务、良好口碑建起来的。”山西省吕梁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毛新建说。在吕梁的护工培训学校,从土豆丝怎么切,到怎么给婴儿换尿布,再到急救进行心肺复苏,都有标准流程。“在品牌建设中,我们还注入诚信、勤劳、专业的文化内涵,使得‘吕梁山护工’成为享誉全国的特色劳务品牌。”毛新建说。
劳务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让就业更加稳定。吕梁市与全国几十家劳务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当期培训还没结束,学员就被签约争聘一空。甘肃省民乐县推进“民乐憨小伙”劳务品牌建设,在珠三角、长三角建立34个劳务基地,与391个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合作,构建起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疫情防控期间,多地采取专列、包机、包车等方式,有力保障了群众外出务工。
劳务品牌为劳动力贴上“就业名片”,形成“质量认证”,企业用工放心,放大就业拉动效应。湖北“鄂州叉车工”因业务精、能吃苦、爱岗敬业,备受物流企业好评,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我每次去吕梁,都要带回一批优秀的护工,她们在北京的口碑非常好。”北京今日东方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花说。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富一方百姓。一个“兰州拉面师”劳务品牌带动100万人就业,一个河南“林州建筑工人”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20万人,一个“蕲春艾灸师”劳务品牌带动30万人就业……劳务品牌成为拉动就业增长、促进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从业者有了技能、有了组织、有了自己的品牌,收入更高、保障更好、稳定性更强。这些年来,劳务品牌的功能正从化解就业总量压力,向着化解就业结构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转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说。
劳务品牌百花齐放、方兴未艾
近年来,我国劳务品牌的发展,既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也离不开政府“有为之手”的因势利导、精心培育。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支持劳务品牌发展壮大。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要求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将培育劳务品牌作为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重要手段,纳入国家规划高位推进。
为推进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20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劳务品牌提出了具体政策举措。人社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举办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举办劳务品牌工作全国赛、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征集展示、劳务品牌大型融媒体云推介等系列活动,搭建起全国性、高层次平台,为劳务品牌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全国各地都已经制定出台了劳务品牌建设专项文件,一些地方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行业协会、市场机构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不少地方还出台劳务品牌标准、诚信、融资、税费等政策措施,支持劳务品牌做大做强。
“劳务品牌的发展,正从过去的自动自发阶段,进入市场和政策推动的新阶段。”莫荣表示。有力的推动下,我国劳务品牌建设正驶入快车道。
老品牌焕发新活力。“扬州三把刀”历史悠久。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人社部门将“三把刀”相关的乡土人才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制,集中大师资源在技工院校开设产业特色班进行培养。目前,全市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三把刀”劳务人员达 40多万人,众多劳动者走上技能就业、技能增收之路。
传统优势挖掘出品牌。民乐县群众有外出到水利建设工程打工的传统。顺势而为,民乐县注册“民乐憨小伙”劳务品牌商标,通过对接市场、定制培训、规范管理、加强宣传,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县有8万多人在外稳定就业,成功走出劳务经济富民之路。
新兴产业也孕育出劳务品牌。北京“中关村程序员”、江苏“武进轨道交通技术员”、河南“夏邑电商”、湖北“枣阳数控技师”……新兴产业劳务品牌不断涌现,为更多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创业的机遇。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地共创建劳务品牌近2000个,涉及的行业从以传统建筑、制造和家政服务等为主,逐渐向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开拓发展。一些劳务品牌已经不单是就业名片,还成了城市名片,实现了小品牌大作为。
加快发展,让更多人端稳“金饭碗”
当前,劳务经济发展已进入品牌经营时代。构建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已成为各地的共识。如何进一步打造劳务品牌,也引起了各地的思考。
“专业技能是务工人员的立身之本,决定着品牌的竞争力。”甘肃省人社厅副厅长何永强表示,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市场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日益旺盛。各地要大力提高劳务品牌的技能含量,有针对性地抓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标准化建设是保持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目前,受制于各种因素,不少劳务品牌还没有制定服务标准。贵州省正安县劳动就业局局长郑德健建议,要引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劳务品牌的标准化建设。“我们组织技能大师、高校学者、生产厂家负责人以及行业协会专业人士集体攻关,最终制定出了吉他制作的标准,填补了全国空白,为‘正安吉他工匠’劳务品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酒香也怕巷子深。任何一个品牌的塑造,都是用心浇灌的结果。”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柏莉建议,各地要注重讲好品牌故事,做好品牌文章,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新形势下,各地要针对劳务品牌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组合政策,持续关注、跟踪,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保障,让劳务品牌真正响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