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长春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孙浩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招聘活动精准高效,各类线上线下就业辅导务实贴心,顺利留长就业还能享受租房和生活补贴……伴随着一连串的暖心服务,孙浩与一汽富维冲压件分公司正式签约入职。
这只是吉林省长春市助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一个缩影。
长春市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5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技能人才增长6.57万人,形成稳扎稳打保就业、引人才、促增收的良好氛围。
品牌引领,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
“我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说起长春市实施的“安心就业十大行动计划”,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张宴缤连连点赞。
2023年初以来,长春市以“安心就业”品牌为引领,抓“政策牵引”聚合力、抓“考核激励”强动力、抓“项目带动”提能力、抓“人社助企”添动力、抓“重点帮扶”挖潜力、抓“创新创业”激活力,稳就业成效十分明显。
——以“新上项目拉动就业、刺激消费带动就业、经营主体吸纳就业、市政工程推动就业、真金白银稳岗就业”政策为契机,创造各类就业机会30余万个,稳定用工8.34万人。
——1098名人社干部“一对一”包保企业,助企解决难题794个。帮助2.54万名就业困难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发放补贴2亿元、创业担保贷款2.23亿元,完成创业培训8000多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总数达到31家,产业带就业、创业促就业、帮扶保就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长春市人社部门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强化重点就业群体保障,建设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实施企业用工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促进服务业重点行业提质增效稳就业和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形成政府、市场、企业持续有力多维的服务用工衔接机制,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四季如春”。
强化归属,铸就招才引智“磁力场”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长春市以更加精准的政策和服务吸引聚集各方面优秀人才,助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新高地,创新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
人才等不来,主动为之是关键。
2023年,长春市聚焦涵养人才生态环境,兑现了7个院士创新创业项目资金7000万元,为3580名高校毕业生兑现安家补贴3366.6万元,为377名D类以上人才解决389名子女就学安置问题。
为持续吸引大学生来长、留长就业创业,长春市发布了《长春市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暂行办法(试行)》,并走出去赴域外19个城市开展“长春引才全国行”、创新推出“五优”服务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强师计划”“强医计划”“三支一扶”等活动,有效促进了人才集聚长春。
长春市还通过实施“百万产业蓝领人才培养工程”,2023年年度技能人才增长6.57万人,总数达86.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28%,实现由“数量为重”向“数质并重”转变。98名选手代表吉林省参加国家赛事,取得2银3铜30个优胜奖。
引才留才,政策往实处想,服务往心里走。
打造人才服务局、人才大厦、人力资源产业园“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建立了两院院士、高校及科研院所、产业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4项数据库,入库人数已突破2.5万人,为域内高端人才累计提供服务580余人次……全市人才服务矩阵不断发展壮大。
三项行动,撑起劳动者权益“保护伞”
“他们主动深入企业开展退休认定便企服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采访中,一汽集团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社部门的服务很受退休职工的欢迎。
“双百工程”“护薪保支”“暖阳行动”——为全力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长春市齐头并进开展“三项行动”。
实施示范引领“双百工程”。全市选树了104户市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和125名市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依法开展集体协商,自觉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规范行业性、区域性劳动用工,建立健全内部劳资双方沟通对话、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让企业的职工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形成了一批劳动关系品牌。
实施“护薪保支”专项行动。作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让农民工不忧“酬”不烦“薪”,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一环。长春市以此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担保机制地方规范性政策,为建筑企业减负1.29亿元。
实施劳动调解仲裁“暖阳行动”。为将劳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成立全省首个“三方六家”调处中心,开展“四送一检”普法宣传活动,指导23个行业设立调解委员会,组建15个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团队),为9146名(次)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55亿元,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积尺寸之功,成千秋之利。加快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大新质人力资源供给、加强新就业形态保障……长春市持续稳就业、聚人才、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效能,正成为各类人才争相施展才华、逐梦未来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