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和扩大就业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24-11-11 10:40:25    分类:新闻动态

真金白银稳就业,多策并举促和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表明,在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 1049 万人,9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1%,较上月降低了 0.2 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通过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深入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并且重启失业保险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已取得了积极成效。

稳岗有实招,政策显威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清晰地提出,要对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予以支持。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指出,鉴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应当选择能最大程度吸纳就业的发展路径。

在前三季度,一揽子援企稳岗政策持续推行,多项经办服务不断优化,以此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为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提供支持。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副司长刘鹏介绍,今年持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 1% 的政策。前三季度,各地全面运用系统办理,提前设定缴费比例,通过 “直兑直达” 的模式,总计减收失业保险费 1309 亿元。

今年,相关部门持续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施稳岗返还政策。据了解,失业保险在现行的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支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资金使用范围,助力企业发展。前三季度,各地通过 “免申即享” 的方式,为 266 万户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资金 204 亿元,惠及职工 5605 万人。

针对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的一次性扩岗补助发挥了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按照规定,对于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 - 24 岁登记失业青年,且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按照每招用 1 人最高 1500 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今年以来,已向 17 万户企业发放扩岗补助 9 亿元,使 62 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受益。


技能培训助力拓展就业新空间

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深度重塑就业市场。诸如数据标注师、人工智能训练师、机器人操作员等一系列新职业的涌现,为劳动力市场带来全新机遇。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春超借助招聘大数据与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对于高技能劳动者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就业机会增多、就业质量提升;而对于低技能劳动者,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就业质量下降的风险。

因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当务之急。今年初,人社部等 7 部门发布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进行了部署,计划用 3 年左右时间,新培育领军人才 1.5 万人次以上,并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 500 万人次左右。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介绍,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重点领域,各地落实差异化培训补贴政策,试点推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支持企业建设实训基地,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自 2019 年起,我国深入开展技能中国行动,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 1.2 亿人次。同时,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已为企业培养出 225 万名年轻一代技术能手。

在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动态发布技能人才薪酬价位信息,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这成为激励劳动者的关键方式。北京市近日发布的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报告显示,随着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其薪酬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强化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制、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我国的就业质量和充分程度都得到了提升。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全兴表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显著,新就业形态不断出现,需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筑牢充分就业的根基;同时,就业歧视、欠薪欠保等问题时有发生,高质量就业目标需要持续推进。”

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规模较大,这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难点所在。据悉,人社部持续推进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政策,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介绍,已从引导平台企业及合作企业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劳动报酬等方面积极探索,持续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水平。

王全兴建议,适度扩大劳动法保护范围,并分类配置保护手段,将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范畴。同时,积极吸纳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探索集体协商和劳动者民主管理的新机制,创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机制,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畅通维权之路。